國家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為建筑鋼結構行業的發展確立了大背景。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工程等國家重大發展目標,逐步實施。國家一系列重要基建工作,如奧運場館及相配套的市政建設高潮、上海2010年的世博會、天津海河兩岸的改造、福建海西政策等等,都將給我們帶來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鋼結構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了西部、華北、東北以及長三角、珠三角、閩南金三角一些集中地區,這些經濟高速發展的地區以其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我國鋼結構企業大顯身手提供寬闊的舞臺。
把握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機遇,利用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支持政策,加入到國際市場的競爭。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要想在金融危機中成為贏家,在危機中獲得新的發展,必須搶攤國際市場,盡早完成對國際市場拓展布局。主動對接新一輪世界產業調整,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突出海西比較優勢,科學制定鋼構產業規劃,進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先試、善于先行。
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噪聲都減少到低水平,被譽為綠色建筑的鋼結構住宅革除了生產磚瓦石灰沙等建材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抗震性能高,改建和拆遷容易,資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鋼結構住宅在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據資料顯示,達到總建筑面積40%以上。而我國鋼結構住宅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先后取得了近300萬平方米的建筑試驗,但總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普遍停留在守舊鋼結構體系加現澆板和砌塊墻體的結構體系階段,因此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落實深化對臺先行先試政策,在承接臺灣產業轉移上先行先試。要密切跟蹤臺灣產業發展動態和轉移趨勢,建立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的配套機制和服務體系,吸引臺商鋼構研發中心和鋼構核心制造中心落戶福建。在鋼構產業發展的布局中,應先行先試。
全國服務熱線